患者气管重度梗阻危在旦夕,生命之门能否打开?
患者重度呼吸困难来求医
4月30日下午4点半,桂医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气管镜室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医院接诊了一例疑似大气道病变的重度呼吸困难患者,需要申请紧急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当患者被护送到呼吸内镜室时,患者情况远比预估更严重,当日负责呼吸内镜检查的副主任蒋明立即意识到一场“硬仗”即将来临。
患者病情严重
患者伍阿姨今年50岁,送到呼吸内镜室时她已不能平卧,呼吸非常急促,远远就可以听到很响的喘息音,高浓度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勉强能维持在90%,伴有明显的呼吸疲劳、吸气三凹征和全身紫绀。为了尽快明确呼吸困难病因,在辅助通气条件和半卧位体位下,蒋明快速进行气管镜检查,当探查至声门附近时,患者呼吸困难加剧,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至80%左右,并可窥及声门下大概2cm处的气管明显狭窄,周边还附着有黄白色分泌物,气管有效通气直径仅3mm左右,远端的情况无法通过窥及探明。
多学科专家会诊
鉴于患者难以耐受进一步检查,明确为气管重度狭窄后,蒋明迅速结束操作。而患者情况依旧危急,在场医护人员都深知一旦有痰液堵塞这一生命之门,伍阿姨随时就会窒息甚至死亡!蒋明立即联系呼吸介入治疗组长韦江红副主任医师,请她协助进一步评估。
进一步评估后认定:患者气道狭窄非常严重,即使是现有小规格气管插管导管都无法通过,且狭窄部位与气管切开部位重叠,一旦发生堵塞的情况,以常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甚至环甲膜穿刺等方法均无法解决问题,因此,紧急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势在必行!
患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非常明确,但患者身体状态极大地增加了手术的挑战性。该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并肝硬化,脾大、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干燥综合症、白塞氏病等诸多基础病,1个月前还反复出现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伴大咯血,现仍存在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等情况,目前的气道重度狭窄呼吸困难无疑是雪上加霜。
经汇报科主任马礼兵后,迅速组织呼吸介入团队全面评估,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取得理解配合后,马上联系麻醉科评估并协助安排急诊手术,与时间赛跑,以期尽快解除患者呼吸梗阻。
开展高精准度手术
晚上7点,伍阿姨被护送至手术间。虽然有初步评估,但麻醉科的医生们面对伍阿姨的衰竭状况还是犯了难:不能平卧、不能气管插管,呼吸困难明显,基础疾病众多;气道介入手术的精准度高,对麻醉要求更高,需要麻醉给予充分的镇静,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良好的配合;全麻肌松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术后的复苏监护也存在困难等等。经过充分的讨论后,麻醉科医生迎难而上,给伍阿姨实施喉罩下静脉麻醉。
马礼兵率领呼吸介入团队进行手术
一切准备就绪后,为了抢夺手术操作时间,呼吸介入手术团队完美配合,探查评估、高频电切割、球囊扩张等一气呵成。半小时,原来只有3mm左右的气管,快速扩大到12mm左右,气管重度梗阻迅速解除,生命之门得以打开,伍阿姨呼吸顺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治疗组蒋明、陈峰两位医生对手术过程及术后监护提供全程救治保障。晚上9点半,伍阿姨完全苏醒。
这惊心动魄但有条不紊的5小时,顺利把危重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充分体现了呼吸介入和呼吸危重症的完美无缝配合。
治疗前严重狭窄
治疗后明显缓解
患者康复出院
第二天伍阿姨已经可以自行进食,呼吸平顺,低流量鼻导管给氧下血氧饱和度即可达100%,重获自由呼吸的她,不禁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后续经过两天的监护病区治疗、呼吸康复及支持治疗后,5月4日再次给患者复查支气管镜,狭窄处明显缓解。5月5日,伍阿姨顺利康复出院。
重获自由呼吸的伍阿姨为医护人员点赞
呼吸介入与呼吸危重症监护治疗相辅相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投入使用的呼吸危重症监护病区内设有呼吸内镜介入室,他们利用已有的呼吸介入技术优势,将呼吸内镜介入室与危重症监护病区有效整合、合理布局,真正实现双引擎驱动,同时配备专业的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营养治疗师及重症护理等,促进全方位立体发展,完成急危重症的全程治疗与管理。
从4月30日晚急诊入院,伍阿姨从急危重症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到顺利康复出院,仅用了5天时间,她的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从呼吸介入到危重症监护治疗无缝连接的优越性。
图/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部分图源自网络 编辑:张宗贺 审核:刘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