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版新闻中心医院要闻详细

医者心声——蒋静子:坚持做一名温暖而有情怀的医生

发布时间:2020-09-09 00:00 本文来源: 宣传科

 

蒋静子,医学博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现任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获得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等奖励,曾获临床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桂林医学院校级和院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蒋静子

 

从医最难忘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19年6月底,当时接到一外院会诊,患者是一名17岁的男孩,因发热、头痛、肢体无力、呼吸衰竭住在外院ICU病区。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初步考虑脑炎,写下会诊意见,同时与男孩母亲做了病情沟通。

谈到男孩的病情不容乐观时男孩母亲一下子眼眶红了,声音哽咽地说:“蒋医生,请你救救我儿子,我想转到你们那儿去治疗。”我自己也是一名母亲,我完全能够理解她此时的心情和无助,面对患者家属的信任,我决定将患者转入到我院神经内科ICU病区进一步治疗。

虽然转入后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但治疗过程并不是很顺利,男孩转入后病情反复,肺部感染,多重耐药,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肢体无力,脱机困难等等。

多次沟通接触后才了解到男孩是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家庭困难,继续治疗下去的医疗费用无疑增加了经济负担,但是每次男孩的母亲都坚持说:“蒋医生,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他好起来,我不放弃他。”每次查房时,我也鼓励男孩要积极配合做康复,早点回学校上课。

男孩因为不能插管上机不能说话,情绪上也比较悲观和低落,男孩母亲就用微信和他交流,鼓励他坚持坚持再坚持。


 

蒋静子获赠锦旗

伟大的母爱也感动了我们科室ICU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在治疗上我们集思广益,多科会诊,积极康复,精心护理,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后男孩终于病情好转出院,后续继续积极康复治疗。

期间男孩母亲多次打来电话汇报男孩病情恢复情况,同时在治疗上我继续尽我所能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当我看到男孩母亲发来他脱下呼吸机独自行走的视频,男孩为母亲做蛋炒饭的视频,男孩锻炼身体的视频,我不由地热泪盈眶,感动于这份母爱的执着终于有了回报,医护人员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今年7月底,时隔1年,男孩和母亲专程来到我们科室,就是为了说一声感谢,给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送上一面锦旗。看到男孩又长高了,我特地和他合影留念一张(上图),叮嘱他要继续坚持康复治疗,好好学习,珍惜生活,感恩母亲。

通过这个故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真心付出就会有真情回报,我们给患者看病时投入感情,同情患者的疾苦,尊重患者的感受,把心掏给患者,患者也会将心比心,尊重医生,感恩医生。

 

 

行医感悟

千百年来,医生,一直是个神圣的职业,值得尊重的职业。医者父母心是古人对医者道德修养的精辟之谈。天下最大的爱,莫过于父母爱孩子,而医者父母心就是要求医生面对病人,要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关心他、爱护他。

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镌刻着三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一个神经科的医生,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三句话的含义。神经系统目前仍有很多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病情凶险,治疗效果不好,每每看到神经内科ICU门口坐在阶梯上痛哭的家属,监护室里的种种悲伤离别,我眼里也满含泪水,我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对患者不离不弃,对家属百般安抚和宽慰。

在新冠疫情暴发扩散时,虽不能像援鄂英雄那样奋战在抗疫的最前沿,但也作为一线抗疫人员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这就是医生的职责。

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我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精湛的医术,同时要敬畏生命,传承“医者父母心”的闪光点,坚持做一个温暖而有情怀的医生。 

 

 

文/图:蒋静子      编辑:支荣     审核:刘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医者心声——蒋静子:坚持做一名温暖而有情怀的医生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