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跨学科科研交流会顺利召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病理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病理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人工智能在病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加强交流合作,共享经验,促进医工交叉协同创新,10 月 20 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桂林医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联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共同举办了跨学科科研学术交流会。参加本次交流会的有:桂林医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孙立元教授、杨铁军教授、胡俊承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振丙教授、潘志超副教授、赵彬副教授,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汪华登教授、潘细朋副教授、郑虹副教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曾思恩教授、郑锦花主任医师、林静主任医师、王绪明副主任医师、齐旻芳副主任医师、郑翔副研究员以及科室其他相关领域的博士,共计24人。会议由郑翔副研究员主持。
会议开始,郑锦花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期望本次研讨会能够为大家搭建医工结合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思维的交叉碰撞。随后,孙立元表示:面向智能软件系统和智能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大背景下,病理诊断技术作为AI赋能的最有价值的应用场景之一,已经成为了信息科学和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交流讨论,能够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合作,将人工智能更好地与医学诊断相结合,做出一些学术性的成果。接着郑锦花、孙立元和刘振丙分别介绍了各院校的参会人员。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张严博士从人员情况、研究方向、现有资源、科研成果等方面介绍了病理科科研基本情况,同时分析了临床病理不同亚专科病种的分布特点。接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潘细朋副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近期在病理和镜下图像分析中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预后评估,并提出将人工智能引入病理融合的前景广阔,希望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合作,共同提高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会后,各位专家们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多元的思想在其中激烈碰撞,精彩的内容让现场师生收获颇丰。
最后,曾思恩教授总结发言,他肯定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并表示本次会议为多学科学术交流搭建了创新平台,也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医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科研发展方向,今后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同创造出更多的学术成果。本次交流会内容丰富,反响热烈,对进一步推动病理科跨学科交流互鉴、融合创新,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成果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跨学科科研交流会合影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潘细朋副教授介绍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